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慧净上人侧记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 —— 慧净上人侧记 净宗师父 人生未有穷止, 净土是究竟归处。 在这瞬息即逝的人世, 能值遇善知识的提携, 今生必生净土, 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都市僻野,不论有智无智、出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
——慧净上人侧记
净宗法师
 

人生未有穷止,
净土是究竟归处。
在这瞬息即逝的人世,
能值遇善知识的提携,
今生必生净土,
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都市僻野,不论有智无智、出家在家,善恶男女之辈,年来蒙上人劝化,称佛名心喜往生,捉念珠难忘师恩;交相探问,四处打听,想对上人了解得更多,以申感恩渴仰之情。然因上人一味绝意名利,深敛内德,如高山之雪莲,远离俗尘;似崖顶之灵芝,人迹罕至。故知者甚少,识者更稀。

净宗愚钝,数年来,忝蒙上人不弃,时加慈育恩化,并曾有缘二个多月随侍上人,日夜不离左右,所见所闻,受教良多。上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透露出一种强大的人格光辉,令我惭愧,令我奋进,给我力量,给我安慰。每当我有过犯之时,上人就像我心中的一面明镜,及时反照出来,警戒着我,提醒着我;每当我懈怠放逸时,上人又如面前巍巍高山,招引提升着我的心灵向着更高的地方迈进。人生未有穷止,净土是究竟归处。在这瞬息即逝的人世,能值遇善知识的提携,今生必归净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兹不揣浅陋,愿将所知上人之点滴,记之普供有缘。手笔拙嫩,犹如幼童,模写走样,势所难免。但求不失童趣,记我心中上人之形象而已,又何能显上人高德于万一哉!

一、总赞厚德

简单朴素  古风独存  平淡无奇  独露天真
纯净安和  谦下柔顺  淡泊名利  与世无争
悠然自得  内敛宁静  了无俗套  绝世超群
别具慧眼  独尊善导  念佛不辍  至专至勤
悲心广大  普应时机  众生之幸  佛法之幸

二、威仪具足

立必正直  坐必端严  行步徐缓  毫无声息
威仪自然  不落痕迹  毫无造作  人不注意

三、念佛不辍

弥陀ben愿  一向专称  言弘此教  身体力行
从朝至暮  从暮至朝  除食语睡  佛声不停
音声轻柔  不急不缓  神情怡悦  不掉不沉
讲经吃饭  回答提问  极短间歇  也必动唇
所有时间  已无水份  专致勤笃  感人至深

四、口无杂言

《大经》言:「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上人诫谕弟子:「凡与人言,不谈世事;虽讲佛法,要归净土。」

虽然学佛念佛,一般人仍是世俗心很浓重,彼此见面,即使无话也要找话来说,不然便觉得无趣。上人则相反,绝不会说一句无意义语。对方有问,上人方答,答语也非常简略;对方无问,上人即旁若无人地专致念佛,绝不会你来我往地没完没了。

上人这种作风,可以说太出世俗常规了,所以初与上人接触的人往往觉得很尴尬,不知如何应对下语,直楞楞地冷场在那里,而上人也就一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念下去。给上人打电话也这样,有时双方拿着话筒好长时间沉默无语。不过上人是因为没有闲话而默默念佛,而我们可能是不说点闲话便不会说话而沉默。

一次,一位非常景慕上人的莲友,特别赶到上人的住处拜见上人。正值用餐之时,上人亲自做了一碗面条招待。吃完,上人便端一把椅子坐在对面,一边念佛,一边慈悲地等他说话。但这位莲友面对崇仰的上人,一时紧张、激动,竟不知说什么。

上人还是一边念佛,一边慈悲地等待。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这位莲友站起来,顶礼说道:「师父!我告辞了。」上人即说:「噢,那好!」便念佛相送。

上人实在不会应酬,不会说闲话。世俗之人或许认为上人是过于愚拙了吧,然古语言:「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五、语业德化

《大经》言:「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上人不说世俗闲语、戏笑语、责备语、指使命令语、高声语、令人起恼语。凡有言说,皆音声轻柔,谦敬诚恳,和蔼庄重。

一块燃透的炭火,不再冒一丝烟。它静静地泛出微微透明的光辉,让人喜看,一点也不觉得刺目耀眼;它持续地散发着热能,让人喜近,一点也不觉得炙烤难耐。弥陀佛心慈悲之火燃透了上人的心,上人话语只有佛心的慈悲,没有世俗的烟气。

家妹从未听过上人的声音,但一次接到一个电话,立即十分惊喜地对我说:「快!快!是上人!」我一听,果然是上人。事后我问:「你怎么知道是师父呢?」她说:「我一听就知道是上人。声音就是不一样!我形容不出来。慢慢的,很稳,很沉,让听的人一种特别安心,长者的声音。温柔?温和?温暖?怎么说都不合适。一听就知道很有德行的声音。旁人哪里还有这样的声音!」事过半年,她说想到还特别激动,特别舒服。

一次,在一个旅游风景胜地,我们跟着上人在前面往山上走,后面有一队游客,远远地便听到他们当中有年轻人喊:「和尚和尚!」并好奇不恭地议论。听着厌烦,我想加快脚步甩开他们,但上人仍是不紧不慢地走着。后面这群人嘻闹着越来越近了。我正想:这些年轻人太狂妄无礼了,得好好调教调教他们。只见上人停下,转身向他们念「阿弥陀佛」以为招呼。这群人立即安静下来,其中有年长者提议请上人为他们讲讲法。上人在一块大山石上坐下,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拐杖、旅游帽等,围着上人团团坐下,个个神情专注,虔诚肃穆,法喜充满的样子,真是非常感人。约莫十几分钟,再起身向前走时,这群人跟在后面乖巧得像听话的小学生一样,静悄悄的。后来在别的景点又相遇,那几位年轻人竟向我们合掌弯腰!

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人的语言德化就是如此。这绝非口才技巧所能为。说实在的,上人丝毫谈不上有口才,甚至有点怯怯讷讷的样子;但简单的话语,却有一种极大的感染力。刚者使柔,怯者令勇;狂野得驯服,热恼变清凉。这大概就是所谓「大辩若讷」吧!

六、没有寺院

《维摩经》言:「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上人谦恭退让,性喜独居,其父终时特别留下一笔钱给上人建寺安住。上人想:「弥陀愿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与其建寺唯我一人安身,不如弘法普令众生安心。」便将这笔钱全部舍出,印赠法宝。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