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师父:《印光大师法语》略讲--已圆满

净宗师父:《印光大师法语》略讲--已圆满 ,佛教论坛

印光大师法语》略讲 ---(连载)---已圆满
一、序 讲
净土法脉
        我们中国净土,有十三位祖师。这十三位祖师,是后人根据他们当时弘扬净土的影响大小而认定的,从法脉传承上来说,是有些差别的,而公认善导祖师念佛思想是中国净土宗的正脉。善导以上,道绰、昙鸾,善导以下,法照、少康,这是一脉相承。
大师思想
        印光大师大家不陌生,是近代净土门的祖师。
        印光大师的思想,注重他力ben愿。他的弘化,一是深信因果,一是劝归净土。他自己说:一生专卖「南无阿弥陀佛」一味药,是真正专弘净土的祖师。
        印光大师的思想,可以说和善导祖师很接近。他的主要著作是《印光大师文钞》,有《增广文钞》,有《续编》,有《三编》,很厚。一是印光大师回答信众的来信,还有他作的一些序文、跋文、论文等等。开示的很慈悲,老婆心切。
        我本人,非常喜欢读《印光大师文钞》。在接触阿弥陀佛ben愿以前,也把《印光大师文钞》通读过两遍,第三遍也是节略性地拜读,直到现在,也经常愿意去翻阅。
        我们这里边所选的《印光大师法语》,主要从阐明他力ben愿的思想来作选择的,分为四部分:
一、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的不同。所谓自力、他力。
二、赞法门超胜。
三、劝深生信愿。
四、一些对联。
        我们选得很少,很精要。
        印光大师的文钞很磅礡,我们初次看,不一定能把握他的思想本质,往往也讲到自力修行,但是有一点很明确,无论横讲、竖讲,总是导归念佛。
        由于时代的特点,应机的不同,特别是《文钞》绝大多数是书信,书信总是针对特定的根机,所以往往同一个问题,开示也有差别。我们这边侧重他力ben愿思想,见得和善导祖师的相同之处。
        印光大师本人很崇仰善导祖师,他在《文钞》里说: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
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
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印光大师赞扬善导祖师的「专、杂二行判」,是「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千秋万代不会改变的铁案。
二、正 讲
        我们来看这两位祖师的共同之处。(印光大师说:)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
        印光大师把一代佛教说成两种不同的法门,这一看,就是我们净土的传承。龙树菩萨分成「难行道、易行道」;昙鸾祖师解释为「自力门、他力门」;道绰禅师判定为「圣道门、净土门」;善导祖师在净土门之内,细判为「要门、弘愿门」。如果不细判,净土门就是指弘愿、他力、易行道。
        净土门,大致而言,都是他力法门。他力法门当中,「要门」带有自力,「弘愿门」不带自力。
通途法门与特别法门
        印光大师说有两种法门,语言上有所差别,意义上完全一致,那两种?
一、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
名为「通途法门」。
二、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
名为「特别法门」。
        从名目来讲,有两种:一个是通途法门,一个是特别法门。「通」就是普通,大家都这样;「特别法门」就跟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不一样,所以叫「特别」。
        通途法门仗自力,特别法门仗佛力,这跟昙鸾祖师讲的一样。仗自力修戒定慧,三学、六度……修戒定慧到什么程度才能了生死呢?「断惑证真」。不是光有修戒定慧的名称,是要达到断惑证真,所有的烦恼惑业了无余存,证得真如自性,现生亲证,入圣位,这样才可以了生脱死。如果虽修戒定慧,还有一丝一毫的烦惑没有断,决定不能了生脱死。就好像一粒沙子,纵然再轻,投入水中,直沉海底。所以,自力了生死难,太难!这个叫做通途法门。
        如果你说:「不修戒定慧,不断烦恼,怎么能往生?」那就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净土法门,你是在修学通途法门,也就是圣道法门。你能够自力断惑证真,用不着净土法门了,不须为你开特别法门了。
        特别法门之所以特别,就是为那些靠自力修戒定慧,不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的人所特别慈悲,开的方便法门,也是究竟真实的法门,所以才叫特别法门。
        我们在理论上要分清楚,不然,就会把圣道修行的观念带入净土门,这样就会混淆,就会误了往生大事。
        特别法门就很简单,「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念佛是信愿行具足。
        印光大师是经常在一起讲的,经常讲「信愿念佛」,善导祖师呢,讲「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似乎不怎么提「信愿」,而印光大师特别强调信愿,《文钞》里边处处讲到。是不是有不同呢?不是,完全一样。善导祖师的思想自唐朝末年在中国失传以后,人们对于念佛有了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后来,禅宗的思想渗入净土门。善导祖师的系统著作虽然失传,但是其简便易行的修习方法还是保留下来,但是,各宗的人,对念佛给予不同的解释。比如,禅宗的念佛是参话头,看「念佛的是谁」,也有人念佛是为了求开悟、念佛是为了伏烦恼、念佛是为了修清净心,这些想法,已经背离了净土宗的宗旨。
        净土宗的宗旨就是「信愿求生」。「信」就是信:称念名号必定往生,「愿」就是愿生极乐净土,「行」就是称念弥陀名号。
        因为在印光大师的时代,有的人鼓励念佛求开悟,因此他老人家特别慈悲说:「要信愿念佛!」念佛不是求开悟的,是唯一求往生的。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也讲,如果念佛不注重信愿,即使「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不能往生,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名号没有作用,是劝导大家要有信愿,不能作为一种修开悟、求清净心、求人天福报的手段,不是这样子的。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印光大师特别强调信愿。
        善导祖师所讲的念佛是「望佛ben愿,一向专称」,是在净土门之内,已经信受ben愿、愿意往生的人,他的行法,简洁归纳为「一向专称」。
        这就很明了了:两位祖师的思想一致。「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这是我们净土宗专修之行。没有提到别的,就讲一条。
        「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是不是自己的力量呢?不是。「以期仗佛慈力」,「信」也是信佛的慈力救度,「愿」也是愿佛的慈力救度,称念名号也是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所以叫做「以期」,「期」就是希望,心中的目标;「仗」就是仰仗,善导祖师讲:「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文辞不同,意义一致。
        我们念佛,之所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断烦恼、得证涅槃 ── 戒定慧三学,一学不能成就,完完全全是一个罪恶凡夫,为什么念佛能到西方呢?「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定得往生。」是阿弥陀佛的大誓慈力,所以说「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这个叫做特别法门。
        我在想,印光大师一生,不喜欢自己创造新名词,他总是依据古德、前人讲的话,他这里讲「通途法门」、「特别法门」,前人没这样说。这有什么样的时代意义呢?是因为当时的行人,虽然称念名号,虽然讲念佛,但是把净土法门的特质埋没掉了,用一般的圣道修行的观念,解释净土念佛,所以印光大师才说「通途法门」、「特别法门」,是让我们清楚地明了:净土法门和一般法门不一样。这是印光大师的慈悲,鉴察当时众生的根机。
        现在还有人不相信,说:「净土法门有什么特别呀?」他还是用圣道门来解释,那就不了解净土法门的特点。
        如果从法脉传承来说,「特别法门」一词也是有来历的,就来自于善导祖师《观经疏》「别意之弘愿」── 有特别之意的阿弥陀佛的ben愿。
仗自力与仗佛力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
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
        《印光大师文钞》里边,讲通途法门、特别法门之处特别多。很简捷地说明:通途法门仗自力,特别法门之所以特别,在于仗佛力。
由兹,拈去自力,注重佛力,
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
现生同赴莲池。
        印光大师的思想非常明确:由这样法门的判别,我们应该劝导众生舍掉自力,不要执而不舍。
        心中有自力的观念,就像水杯中装满水,决定甘露装不进来,即使装进来,也杂有你原来的成分。所以,有自力观念的人,他看净土门,怎么看都是自力,就像戴了有色眼镜,怎么看都是那个颜色。
        纯粹的净土门,「拈去自力」,全靠佛力。半自力、半佛力就不纯粹了,净土法门是仗佛力。纯粹仗佛力,就是纯粹净土门。
        有人误解说:「仗佛力……要不要我念佛啊?」当然要。
        「念佛不是自力吗?」
        这是一个观念。如果你这样认为,也无妨,只要你肯念。
        但是经典、历代祖师告诉我们:念佛是乘佛愿力。你不念佛的名号,你念别的,能不能到净土?肯定不可以。
        就好像坐船过海一样,坐船是全靠船力吧?如果说靠自力的话,自己游泳叫靠自力;那么,是全靠船力,还是半靠船力?当然是全靠船力,如果需要帮助划船,那是半靠船力、半靠自力。有人讲了:「那不对,全靠船力的话,那不坐船也可以过海呀!全部靠船吗!」这个人自己觉得很聪明,听的人觉得莫名其妙。
        你坐上船,才能全靠船力,你不坐船,怎么能靠上船的力量呢?念佛才是全靠佛力,不念佛怎么靠佛力呀?阿弥陀佛把六字名号给你,就是让你称念,决定往生。
        当然,如果脑子转不过弯,你认为是你的自力,也无妨,只要你肯念,肯定往生。
        印光大师在这里对我们说:「拈去自力,注重佛力。」我们学净土门,这个就是我们的方向,回转自力,趋向佛力,重点在这里。
        我们听闻经教,不是形成一个傲慢心,说:「我有力量修行,所以我能往生。我是贤善。」── 不是这样!要通过经教这面镜子,照见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没有力量出离生死,如果能感受到这一点,自力即是无力。自力那有力量啊?自力能够了生脱死,才叫有力,不能了生脱死,就是没有力。
        佛的力量在哪里?在一句名号当中。我们就专称名号、专仰佛力。我们曾经讲到了,有人虽然念佛,心中作为禅定的功夫,作为断烦恼、修善的一种方法,虽然念佛,落在定散二善当中。
        善导祖师的念佛呢?「一切善恶凡夫,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口口声声念佛,不认为是自力,一天念十万句,也不是自力。
        不是说「念得少就是他力,念得多就是自力。」── 不是的!他力念佛,每一声都是他力,一天十万声,也是他力。自力念佛,你念一声,还是自力。
        善导祖师念佛,冬天念得浑身出汗,道绰大师每天念七万声,慧净法师每天也有几万声,但是,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力量,而是完全仰靠佛力。
        所以,「念佛念佛」,重点是在「佛」那个地方,不在「念」这个地方。是佛能让我们往生,我们念的是佛,而不要注重「这样念?那样念?」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名号让我们往生的。
        就像吃饭能饱一样,是饭本身有营养,能让我们饱,你不要在吃的动作上做文章,「这样嚼、那样吞,才能够饱?」那就错了,你自然吃饭,就自然饱。你牙痛,左边牙痛,就右边嚼,右边牙痛,就左边嚼,两边都痛,就吃稀饭,也行。根据你的特点。
        念佛也一样,并没有规定要怎样念,根据你的时间忙闲,你烦恼心重,就烦恼心念佛,你心里比较清净,就清净心念佛。你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是佛的ben愿名号不虚。
        就像吃饭一样,如果规定三十二颗牙必须齐全,吃了才能饱,那老年人牙缺了怎么办?缺了就用缺了的牙吃,也能饱。
        我们念佛,音声不准,也没关系。所以叫「一向专称」,根本不谈你的心怎么样,心清净啊,不清净啊,有杂念啊,无杂念啦……只要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有空就念,只要张口发声,以名号不可思议之力,决定往生净土,这个叫佛力,名号本身就是佛力。
        「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这个法门就有这样的希望,弘扬这个法门,就有这样的心。「冀」就是希望,娑婆世界个个都是具足烦恼惑业,「含识」就是有情,烦恼众生。
        「现生同赴莲池」,今生今世,统统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
        你靠别的法门,能做到这样吗?要你达到「功夫成片」,要你每天诵几卷经才能往生?那大家都能做到吗?有人或许还能做到,但是,一万个里边,难得一两个,绝大多数做不到。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