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祖师及其净土思想(性宜法师)(2)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大众同心厌三界,三途永绝愿无名,乘佛愿力往西方,念报慈恩常顶戴。」 (4)指赞弥陀名号,称念必生。大师慧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大众同心厌三界,三途永绝愿无名,乘佛愿力往西方,念报慈恩常顶戴。」

  (4)指赞弥陀名号,称念必生。大师慧眼独具,揭示持名乃净宗之心要。《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阿弥陀经》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河诸佛证诚不虚。《观经》定散两门教法之益,望佛ben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师诠释光明摄取三缘:众生忆佛念佛,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是名亲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是名近缘;众生称念名号,即除多劫重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障碍,是名增上缘。吾人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由亲缘、近缘与增上缘故,吾人信愿持名,香光庄严,成办往生净业。

  (5)大师以凡夫往生报土为立教本旨。隋唐之际,虽前有昙鸾、道绰二大师宣导凡夫可入报土之说,然他宗祖师大德,从自业所感净土的理念出发,均对凡夫入报土之说予以否认,由是障蔽了净宗广度众生的殊胜力用。尔后,有某些法师的折衷观念,把西方净土分为报土、化土两种,登地圣人生于报土,凡夫二乘生于化土,但仍然未契净宗心要。在这种异议纷杂的背景下,大师雄才卓识,广引经论,正本清源,力主凡夫往生报土论。

  大师判言:三辈九品往生者皆是凡夫,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乃得往生。若唯依自力修学断惑证果来论,则虽二乘圣者,亦不得生报土见报佛。然而若在净土法门中,则托阿弥陀佛ben愿之他力,虽一毫烦恼未断的凡夫,也能得生真实无漏的报土而见报佛。由是,善导祖师以教是他力,机是凡夫,佛身土是报身报土,显示由阿弥陀佛愿力故,九品往生者皆凡夫,以成立凡夫入报土之义。力主净宗念佛往生法门,乃为五浊恶世之凡夫特设的方便法门。当今末法众生,依此法修持,必可获得解脱。阿弥陀佛对常没苦难众生,充溢着大悲怜愍之心,由是殷勤劝归净土,以念佛往生一法,急救溺水之人。大师这种判释,颇显力挽狂澜之气概,引令他宗法师大德重新认知净宗念佛法门,亦大大激发净业行人的信愿之心,巩固了净宗的地位,助成古印度净土教在中国的系统化、理论化与本土化,对净宗在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功勋卓著。

  (6)净业因行。大师将净土往生法归纳为安心、起行与作业三种实践法。安心法即《观经》所示三心:至诚心(真实心)、深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回向一切善根愿生净土)。三心乃成就净业的必要条件。

  起行即解释天亲菩萨《往生论》所言的「礼拜、赞叹、观察、作愿、回向」等五念门之义,分正行与杂行两种。正行是专依净土经典所示的行业,共有五种:读诵正行(专门读诵净土经典),观察正行(恒常思维观察阿弥陀佛净土依正庄严),礼拜正行(专心礼拜阿弥陀佛),称名正行(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赞叹供养正行(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及西方净土种种庄严)。在以上五种正行中,亦可分为正定业与助业两种。正定业就是第四称名正行,余四种为助业。正定行与助行之外的一切诸善万行均为杂行(疏杂之行)。舍杂行而归正行,于五行中,专修持名念佛,成就往生。这即是大师宣导专修的义蕴。

  作业是遵守四修之法,进一步落实专修的原则。四修法是:恭敬修(恭敬殷重的礼拜法)、无余修(专修称名,不杂余行)、无间修(心行相续,无有间断)、长时修(常恒不退,毕生相续)。此四修法最后导归文殊一行三昧,即专门称念佛号之一行。认为专精与否,是决定能否往生的关键。「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ben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五三。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ben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嗔诸见烦恼未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大师的净土思想甚为宏富,以上只是撷其要点略述之。总的来说,大师从契理、契机、契时的角度,完成以「他力ben愿」为核心的净宗理论体系,大畅诸佛度生出世的本怀。其《观经四帖疏》玄义科文,乃是大师在精诚念佛恳切祈祷下,得到感应而撰成。大师自述:「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复见。」吾人宜视《观经四帖疏》如同佛说,一句一字不得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大师所宣导的持名念佛,简易究竟,极受一般信众的欢迎,将高妙深远的殿堂佛教,变成广泛的民众信仰。这一转化,使净宗的弘化获得原子裂变般的力量。隋唐以降,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表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得力于善导祖师净宗理论的创树以及净业德望的感召。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