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第3讲:善导祖师思想概述

第3讲:善导祖师思想概述 净宗师父2006年9月24日讲于长春般若寺 【为什么学习善导祖师思想的七点因素】 大家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 上午我们讲到:

第3讲:善导祖师思想概述 

净宗法师2006年9月24日讲于长春般若寺

【为什么学习善导祖师思想的七点因素】 

大家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

上午我们讲到:为什么要学习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有把印光大师对善导和尚的赞叹,共同学习了一番。总结起来,我们之所以要选学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我想有这么七点的因素:

第一,善导祖师既然是弥陀化身,他的思想,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所宣说的。

比较起来,其他的大德、善知识所宣说的净土的思想,就不具备这么一个特点。我们既然要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当然也不用解释了,就以阿弥陀佛亲自所宣说的净土思想作为我们的依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有“楷定古今”的作用。

善导祖师当时在唐朝的时候,为什么要写这一部《观经四贴疏》呢?大师本人在《观经疏》里边有交待,说是因为看到在大师以前的时代──所谓“古”,就是在善导祖师以前的时代;“今”,就是指大师同时代的人。古今也有不少法师对《观经》做著疏和解释,没有完全究竟显明佛的真实本意。也解释了,但是没有透彻、没有深入,甚至还有一些误解、有一些错解和曲解,经意不是那么明了的。所以,《开经偈》就讲:“愿解如来真实意”。这“如来真实意”,特别是净土法门,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以,善导祖师感觉这个状况,很令忧心。因为这样的解释对于绝大多数的根机来讲,有不堪修持的地方,那么,佛的真实本意,没有完全的畅明。所以,大师悲心殷重,就说:“我要重写这部《观经疏》,来楷定古今。”“楷”就是楷正;“定”是决定它的是非。就是:从古到今对这一部《观经》解释的,有的有正确的地方,有的或许有错解、误解、曲解的地方。那么,作为一个标准,把它定下来。

我们看历代祖师的著疏,能有这种口吻说“我要楷定古今”的,我还是没有看到过。只有善导祖师,他是弥陀再来,他就这样说:“楷定古今。”“楷定古今”所楷定的,不是说我们一般的人,都是很有名的大法师的解释。

所以这个就成为我们的一个标准,就是说,其他的大德对于《观经》乃至净土教门的理解,或许还有不到的地方,或者不够透达、明了的地方。而善导祖师的解释究竟畅明佛意,没有不透达、不明了的。那这样我们当然来依准,心里就踏实了。

第三点,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是我们净土宗的正宗的传承。

这个传承很重要,我们一般学习法门,尤其学净土门,可能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也没有什么传承的概念。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可以念,净土法门好像也没有什么……非要像禅宗,以心印心;像密宗,有严格的传承关系。似乎显得很松散。当然,一方面说明它普及、易行、很简单,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净土教法就没有规矩、就没有教理的组织结构,是有的。

我们中国的净土宗,在善导祖师的著作失传之后,经过唐末,到宋、元、明、清这段时代,因为各宗的大德、善知识(都是大权示现的一些人,或者是很有修持、德望的高僧),大家都感觉到:净土法门是释迦佛的出世本怀。所以,各宗各派的大德、善知识都来弘传净土法门,都引导修学各宗各派的人来归入净土法门,这样就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所谓“诸宗汇归”。诸宗汇归,到最后都汇归到净土法门。一方面使得我们净土的弘扬极大的普及了;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土的宗义,特别是善导祖师这一系的思想没有传承下来,像禅的思想、天台的思想……因为这些都是引导修禅的人、引导修天台宗的人来进入念佛,它自然地带有方便──你没有带有方便,他的根性就不容易引导,就会赞叹禅法,然后就顺着他喜欢坐禅、喜欢观心、喜欢学教,这样的一个心态,赞叹他说:“这个好。”然后引导他说:“不过很难,你要进入净土门。”

所以,诸宗汇归,也使得各宗各派的思想对于我们净土法门有了影响。

净土法门,刚才说了,一个是善导祖师的著作失传了近千年;另一方面,各宗思想都汇归过来。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所接受到的净土宗,都是比较混杂的、比较博杂。一般所说的,比如说“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或者说“教依贤首,行归净土”,也有的人“教宗般若,行归净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对一代佛法的判教、认识,他并不以净土宗的眼睛来看,他是站在禅、天台、华严……他们判教的立场,就是他的一种教理的依据。可是,在行持方面,他也觉得“我靠天台的教观、靠华严的这种理事无碍观,我不能够当生了生脱死,我最后还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绕了一个弯过来。所以,在他的解门和行门当中,没有纯粹。

这个就对一般的修学净土的人都有了影响。所以,我们现在一提到净土法门,往往都有各宗各派的影子存在。

善导祖师的思想,它不一样,它很纯粹,它的传承关系是清净无染的。从我们的释迦佛本师──本师释迦佛,到龙树菩萨,到昙鸾大师,到道绰大师,一直到善导祖师,这是我们一脉相承的法义。这些我会在将来的讲课当中来说明它。

总之,我们知道善导祖师的思想是我们净土宗的正宗传承。其它就不是这样,我们学法要有传承。

第四点,就是善导祖师:同样说是净土宗的传承,昙鸾大师也是,道绰大师也是,为什么不标榜说是“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呢?昙鸾、道绰还是比较初期的,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是继承了龙树和天亲的法脉,在我们中土是第一部系统性的解释,它是解释《往生论》的,对于净土的教法做了一个教理的阐述。

不过,只有到了善导祖师的时候,才叫“集其大成”,净土的教法圆满了,大成它的教义。所以,我们以善导祖师作为整个净土教法的一个代表,因为最丰富、最圆满。不管是教理上面的判释,还是在行持、仪规方面的建立和健全,都是最完备的,所以,善导祖师是“大成净土教者”

当然,其他有的不是我们净土宗的传承,有的是初期的,还没有大成,那我们以善导祖师作为代表。

第五点,就是善导祖师:刚才讲了,他是“大成净土教”,建立了我们净土宗。

我们净土宗,不管是研究佛教史的也好(现在,文献资料比较发达了,不像以前)我们净土宗的行人也好,教内、教外,研究起来,公认善导祖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

这个“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呢?所谓开宗立教的人物。在这一宗的法门当中,他就是一个旗帜。

比如说天台宗,是智者大师,如果要修学天台的话,智者大师的思想就是一个标准,离开智者大师,你谈不上天台宗;那你要学华严宗的话,贤首大师、杜顺和尚,就是一个标准;你要学禅宗,达摩大师(是印度来的,我们中国的初祖),乃至六祖惠能大师,下面“一花开五叶”,你不可能说超过六祖大师,六祖所讲的就是一个规范。

我们学净土宗,善导祖师就是我们开宗立教的祖师。对于我们净土宗有非常大的贡献,也定了作为我们万世依行的标准。比如说:关于专修和杂修,在善导祖师之前,没有这样的判释。善导祖师说:“专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杂修者,千中无一往生。”他就是决定性地说明这一点,这就是特殊独到之处。

第六点,就是我们依据善导祖师的教法,得到的利益不一样──那就是必定往生,没有任何的不确定性。

如果依据其他的大德、善知识,未必能达到必定往生。因为他所摄受的根机不一样,他或许是以能够达到禅定一心的人作为他宣说的对象,他就说两句话了,哪两句话呢?这两句话能吓倒不少人,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一听啊,我们在严热的夏天就降温了,一下冰凉了,我们喉咙也没有喊破,那更加枉然了!这个是相对于能够禅定根机的人。很明显这两句话,是受到禅宗思想、禅观思想的影响,就不是引导我们杂念、妄想纷飞这样的凡夫,不是站在我们的立场所讲的,我们就得不到利益了。按照他所说的,你说错不错呢?他有他的一套解释方法,不是我们净土宗的传承,就觉得:“你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没有禅定,散乱,那怎么可以呢?”所以,这种解释不是净土宗的祖师的解释。你翻开我们净土宗,十三祖没有这样讲的。我们也不能说他对、说他错,只是他的立场不同,没有完全站在我们净土宗的立场上,没有站在凡夫根机的立场上来说话,所以,在契理和契机这方面略有欠缺。这样你听信了,你往生就不定了,打退堂鼓了。

现在弘扬净土的也有很多法师、知识,他们往往对净土也设了一些条件和标准:“你念佛如果达不到一心不乱,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片;没有达到功夫成片,至少要达到功夫成串;没有达到功夫成串,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线。总之,你不然不能往生!”有一百零八个“不能往生”“你不能这样,不能往生;不能那样,不能往生……”对照我们自己,我们这都做不到,当然或许有人能做到,也不敢说“都做不到”,可能少数人能做到,只要你按照他的思想来修行,你能达到他的标准,你肯定也可以往生。关键就是我们达不到怎么办?

所以,依据善导祖师的思想,没有这些障碍,没有这些内心里面的恐惧和担心。在《无量寿经》里边,法藏菩萨要发愿的时候,祂就说:“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要成佛,我要让一切的恐惧,为他作大安心。”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说“我烦恼妄想多怎么办?贪瞋这么深重怎么办?临终没有办法保持正念怎么办?万一阿弥陀佛没有来怎么办?”我们很多恐惧、担心,这个还是要找到源头──阿弥陀佛(法藏菩萨)为我们安心。

善导祖师就把法藏菩萨的愿心、阿弥陀佛的誓愿功德完全地展现出来。所以,我们依据善导祖师的思想必定往生。他告诉我们:称名念佛是“正定之业”,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听善导祖师的话,我们很舒服。他经常讲:“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必得往生”“容易往生”……没有一个遗漏。这是一点尤其结合我们当今的时代。

第七点,就是契机不契机。

所以,我一开始说明了,因为教法、他个人站的立场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说他来看庐山,横着看波浪起伏,像一个山岭一样;侧着看,因为都挡住了,就成了一个孤孤的山峰。你说看的是不是庐山呢?都是,只是角度不同,他的视角效果不一样,描述也不一样。

比如说:站在天台、站在禅的立场,他有他本身的净土观。比如天台宗:他就判我们的净土,有所谓的“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他也根据他的教观而分定说:“哪种人往生到什么地方……”他有他的立场,就得出这个结论。站在天台的立场上,这个是正确的。

可是,我们如果站在阿弥陀佛ben愿的立场,站在急救造罪凡夫、摄受这样的根机的立场,那就不一样了,角度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学净土,要把握两个方向:

第一、脚跟要站稳。脚跟怎么站稳?你是什么人,你要看清楚,你是什么根机,你要看明白:我们本身是一个造罪凡夫──站在这个立场上。

第二、目标要明确。我们盯住阿弥陀佛不会有错。不然你晃来晃去,“我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妄想纷飞的人,然后一辈子修行,就想把我这妄想怎么把它克服,我克服、克服、克服……克服了好多年,也没有克服得了。”耽误了很多时间。你能克服得了,最好了;克服不了,又在起一个担心、疑惑,“哎呀!我用了这几年的功夫,还是有妄想杂念,这岂不是完了?”那这样就有障碍。

就是站在我们本来就是妄想凡夫的立场:这样的凡夫、当下的面貌,有没有得救之法?如果有,我就不要那么操心了,很害怕;没有,你打破头也得去找。

那么,现在就有。所以,“十方众生”包括一切上智、下愚、能静心、不能静心、有禅定、没有禅定……男女老少,乃至三恶道里面的众生都包括在内。我们大家如果读过往生传记的,历史上有记载,很多八哥鸟、鹦鹉、鹅、兔子、老鼠……往生的很多。你说它有什么样的功夫不功夫呢?所以,站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机的立场,我们来选修善导祖师的净土教法。

【善导祖师净土思想:立足于弥陀ben愿名号】 

好,下面我来说明第二点(第一点、是“为什么”;第二点、“是什么”),我简略地介绍善导祖师思想的特质。我分成了六段来跟大家说明。这个多少有一点教理性。

第一点,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立足于弥陀ben愿名号。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听得也很多,也有很多解释净土宗,不站在这个立场,他站在什么立场呢?或者说没有完全站在这样的立场,大多数是站在众生心性的立场。

这两点都不错,都是正确的。但是,它有难易之分,有容易契入和不容易契入之分。

所谓站在众生心性的立场,他就会这么说:“我们众生,'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我们众生的心性,本来具足一切的德能。”这个都是佛在经中所说的,毫无疑问了。“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都有,这是我们性德所具足的。那么,既然众生的心性具足这些功德,不过,被妄想所遮覆、所遮盖。那我们修行的原则,就是把这一层妄想给拿掉。

就经常打这个比喻:太阳光明四射,但是被乌云所遮挡,我们把乌云排除之后,自然是阳光明媚。这个太阳代表我们本具的佛性,乌云代表我们贪瞋烦恼的妄念。你能把它排除了,佛性显现了,自然心地明朗了。

站在这个立场上之后,他对净土宗的修持方向就不一样了。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扫除妄想杂念,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地……还到我们的本源心地,以念佛作为一个方便手段,让我们的心能够悟得本源心地。

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拿横超法门,作竖出之用。”还是自力的法门,带有自力的因素,不是阿弥陀佛佛力救度的法门。

那么,站在众生心性的立场上,他要解释起来,就比较玄妙,他解释说:“因为我们众生心性与诸佛菩萨平等无二,我们的心性是没有时空的间隔,西方十万亿国土,毕竟不出我们一念心性。”我讲这些,大家能听懂吗?能做到吗?这个文字上还是好懂,教理、义理方面真要懂得亲切,不容易。

比如说“十万亿国土,在我一念心性之内”,什么样的一念心性之内?这个“心性”是指我们的真心、真性,不是指我们的妄想之心。我们每天埋没在妄想当中,都是妄心用事,在你这个妄心之内,那就完蛋了,在你这个妄心之内,不就六道轮回了吗?是指我们的一念真心。可是,这一念真心我们没有悟到,虽然讲在之内,结果还是觉得在之外。

这个就是说如果教下很明白,他听起来就亲切;如果开悟了,他听起来更加亲切。所以,这个就是一种解释方法。

善导祖师,他的净土思想,都不这样解释。

当然,众生心性,也就是所谓的佛性,也就是所谓的真如实相。成佛是成了什么呢?就是究竟圆满地证得真如实相。这个不管是圣道门还是净土门,最后的归结是一样的。

不过,圣道门就像攻关战,就以我们目前凡夫的身份,在你身上,“你本来就是佛,你一定要悟得佛性”,然后,悟后起修、称性而修,自然地性德显现──这个很难、很难!因为我们天天被妄想所遮盖,想的都是我执、我见,都是贪瞋烦恼,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利益,所以这个太难了!

那么,净土法门善导祖师思想,它是一种置换法,很巧妙,它是站在阿弥陀佛ben愿的立场。阿弥陀佛ben愿叫做弥陀的“修德”

这是佛教的两个名词:一个叫“性德”,一个叫“修德”。 “性德”是我们一切众生,包括一只小蚂蚁和诸佛相比,它在佛性方面是平等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这叫“性德”。我们都具备如来智慧德相,都有无量功德。

但是,我们虽然这样讲,毕竟没有开发出来,埋没在里面,得不到受用。不仅得不到受用,反而造罪造业,六道轮回。可惜了!可悲、可叹!所以,这样得不到受用。

那么,阿弥陀佛的“修德”是什么意思呢?“性德”,本来,在成佛之后,它就没有自他的分别。阿弥陀佛发大愿、发大菩提心,是为十方众生所发大愿,说:“我代你修。”祂的基础也是因为我们众生本来性体光明,是有成佛的德能。所以,祂的大愿才可以和我们感发。祂修行圆满了,在佛的角度,“性德”完全地彰显。

“修”就是修行的“修”,祂经过修行,圆满了功德,所以,可以把他的“修德”回向给我们、布施给我们。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讲:“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誓不成等觉。”“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大施主,把我所修行的功德,布施给那些贫穷的(就是我们这些)造罪凡夫。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不成佛!”所以,祂是大施主,就是把祂所修持的六字名号的功德,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们。

我们的祖师都很会打比喻,印光大师说:“我们凡夫的性德,就如同在矿之金。”你是黄金,不过这个黄金没提炼出来,还在那个矿石当中。你把这个矿石的黄金拿出去卖,说:“我这个就是黄金,本来里面就有黄金”,卖给人家,不值钱!卖不出黄金的价钱,对不对?

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已经是提炼纯粹了,不是“9999”四个九的黄金了,是百分之百。如果四个九,那还是菩萨;成了佛,就圆满了,百分之百的纯金、无染的,是这么一块黄金。这个黄金的功德回向给我们,你只要称念它,就在我们……我们本来这个妄想杂念,它本身来讲,是没有根的,因为我们执着它,所以,它就有了根──以一念执心作为根本。你执着它,它就能够让你颠倒、让你轮回、让你下地狱。如果你不执着它,两个方法:

第一个,我自己悟了,破了我执和法执。没有执着,法性本空。这样,它就无法来……你再多的罪业,无量无边的罪业,所谓“众生罪业,犹如霜露;般若智慧,犹如日光”,日光能够化除霜露。你有智慧,真性智慧一旦升起,一切罪业当下化为乌有,这是以我们自己修行要达到这个程度──这是一种方法。太难!我们开口就是人我是非。我们修来修去,就修一个“我”,念念都修这个“我”“我走路”,一步两步;“我吃饭”,一口两口,好吃不好吃……甚至听法也是“我来听法”,都是在修这个“我”,你哪有一念离开这个“我”呢?修得很坚固,比原子核还坚固,不能打破它。这是一种方法,要对治我执和法执之后,你才可以不被妄想执着牵引下地狱。

第二种方法就是一个掉包的方法,对置、调换。“我虽然是妄想凡夫,我没有办法打破它,我不管它,我把它扔掉,我把六字名号拿来。”完了,根就没有了!就很简单。你不要抱住它不放。

阿弥陀佛,祂的名号,《无量寿经》里面也讲了,就是断除我们的根本,能够截断众生的生死根本──生死根本就是一念妄心。这一念妄心,我们就在担心很多,说:“哎呀,我造罪了,我有贪瞋、我有妄想,怎么办?”还是我来我去。那现在把这一切投入阿弥陀佛的大誓愿海,我不理它!一概交给阿弥陀佛去打发,“祂已经承担我的罪业,祂已经承担我无量无边的业障。我是罪业凡夫,我完全地归投阿弥陀佛”,那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当下,生死根底就没有了──这个很容易,所以称为“易行道”

不过,这一点就看你……有的人也有障碍,觉得交给阿弥陀佛不放心,这件事情,抓到自己手上才放心,“我念佛念到现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他又不放心了。

“阿弥陀佛”,这个念南无阿弥陀佛,超越思议,不要什么感觉。我们谛信佛语,不怀疑!

所以,这个是善导祖师解释净土教法,他的出发点、本源的地方,他都归到……说:“为什么凡夫念佛能往生?”他不会跟你讲很多,“因为你本来就是佛,你本来就有佛性光明……”不会讲这些,他只说一件事:“因为阿弥陀佛没有骗你,阿弥陀佛为你发了愿,你念佛就能往生。”如果阿弥陀佛骗了你,那我们念佛就不能往生。

在阿弥陀佛成佛之前,叫法藏菩萨,他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就赌誓我们说:“如果我成佛的话(不是我,是法藏菩萨),如果我法藏成佛的话,十方所有一切众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智、无智,出家、在家,有修行、无修行……通通不论,只论一件事。称我名号,称念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我的净土,信顺,不要怀疑,我就能够让你往生,我的名号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功德力量。如果我达不到这一点,我放弃成佛。我继续修行,一直修到任何一个众生,包括一只鸟、一只蚂蚁,它如果能够愿意去往生……”

这鸟和蚂蚁怎么也能往生?这就是它的缘,三恶道的众生,本来法缘很淡薄的,这是它的一种特别的缘。教理讲,就是过去世乘急戒缓,说他道心比较强,但是持戒比较缓散,结果堕落在三恶道里面。一旦因缘成熟,过去世熏习的道心种子就发动起来了,虽然是鸟,它也有这样的一个因缘遇到佛法。阿弥陀佛,祂的誓愿,作为一个根本的依靠、依托,所以说:“十方的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能来往生,那我不成佛!我不成佛,我怎么办?我就继续往下修行。一直修到我名号里面具足这样的功德,任何人称念,愿意往生都能往生,我宣布圆满。”

在十劫之前,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尊佛就宣告说:“我成佛了!”“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已经十劫了。所以,《阿弥陀经》里边、《无量寿经》里边就说:“这尊佛已经成佛十劫了。”

那么,祂说成佛十劫,代表什么义涵呢?就代表我们十方的任何一个众生,我们的往生功德已经圆满成就。

我们想往生,就要有功德,靠罪过不能去往生。靠功德去!靠功德去,自己修,修不来。

那么(第二),就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功德力。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六字名号的功德,就是为我们往生而用,不是说等到我们临终的时候他才成就,早在十劫之前就已经成就了。你愿意领受、愿意领取,就是你的。

这个是略微跟大家提醒一下。

【善导祖师净土思想:面向于造罪凡夫】 

第二点,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都是站在罪恶凡夫──立足于弥陀ben愿,面向于我们造罪凡夫。

不像有些教法,有些所讲的,是以福善的圣人作为摄受的对象,就说:“你能够修福业,你能够行善法,乃至你能够修戒定慧,得到圣果。以这个为标准,解脱生死。”那我们就完了。

善导祖师的思想不是这样,都是以“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这也是站在弥陀ben愿立场所讲的。这是第二点。

【善导祖师净土思想:行法很简单】 

第三点,它的行法很简单。

既然是如此,站在弥陀ben愿的立场上,阿弥陀佛的ben愿只讲一条:“你念我的名号来往生。”阿弥陀佛的誓愿,不会搞那么复杂。阿弥陀佛当初发愿,如果说“以诵经作为往生的行法”,那么就有很多的限制和障碍。比如说:我们文革期间,没有经典,你怎么诵?结果就不能往生了;或者说虽然有经典,不识字,那也不能往生了;或者说虽然有经典、也识字,但是没时间,那也不能往生了。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讲到一种,除念佛以外,都有所限制。这样,救度众生都不普及。比如说要打坐,说“你能打坐,就能来往生,不管你心净不净,只要你把两个腿盘好就可以”,我看在座的很多人就不行,“哎哟哟,哎哟,累呀!”盘不好,那完了;如果说以出家作为往生行法的话,那也有很多人不行,都漏掉了很多。

所以,阿弥陀佛祂五劫的思维,说:“我要找一个万不漏一的方法,一个不遗漏地来救度他们。哎!称我名号!”谁都可以念!没有说你长了一头头发,就不能念了,你照样念,你念照样能往生;你不能盘腿照样念,念了也往生;你不识字照样念,念了也往生。

我们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问别的,只问一个:念佛!“你念佛就有资格来,就录取!”

所以,我曾经也打这个比喻:大家上船,上船的时候,检票员他就看一个:你有没有拿船票,有船票,通通放行。结果有一个乘客,他跟检票员无理取闹,“检票员,你看我长得漂亮不漂亮?”

“我不看你漂亮不漂亮。”你漂亮不漂亮,跟上不上船没关系。

“哎!你看我这个服装怎么样?”他都不看。服装跟上船没有关系。

“你看我的体重,是不是太重了、太轻了?”这些他都不管。

只有一件:你有没有船票,你有票,就上船。

所以,我们很多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问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你看我这样行不行、我那样行不行?”阿弥陀佛都不讲话、沉默。

祂只有一条:“你称我名号,就能往生!”

你是出家人,就出家往生,出家人来念佛;你受了五戒,就以五戒的身份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你受菩萨戒,就以菩萨戒的身份,尽量持守菩萨戒来念佛去往生,这是你的根机;他没有受菩萨戒,他没有这个根机,他不敢受,他也念佛,也可以往生净土。

所以,万机不漏,没有一个遗漏。

第二点,这个名号本身,除了容易之外,还有殊胜的功德。

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祂不是给我们一个罗汉的果位,也不是给我们一个菩萨的果位,佛的大悲心:“如果说我自己成了佛,结果让你们成了罗汉,那么我就是有私心,我就不能叫大慈大悲”。佛的本心,是让一切众生成佛。阿弥陀佛成佛了,祂要救度我们到极乐世界是成佛。六字名号里边完全具足和包含了成佛所具备的一切功德,把这一点无偿地交给我们。

就好像我们做父母的,千辛万苦挣了一笔家产。我们的孩子还小,将来长大,他怎样成家立业、怎样过日子呢?父母很悲悯他,“就把我的所有财产,就浓缩在一张小支票里边”,说:“儿啊,这个就是父母的一份爱心给你,你好好地保存、好好地受用。”这个孩子得到父母的支票,他就拥有了父母几十年的心血、血汗,都在这里面。

这是世间的一个比喻。阿弥陀佛祂是经过了五劫思维和兆载永劫、不可思议长时间的难行苦行、种种的修行,圆满修成了一切功德,就把它浓缩在六字名号里面,交给你,说:“这个就是我为你修成的无上功德,你拿到之后,就可以免除三界六道的轮回,可以直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那我们这些小孩子(我们就是那个小孩子),结果我们不认识、没有智慧。就像那个小小的孩子,他拿到这张支票,他肚子饿了,他又不认识字,喊“地瓜、地瓜”,也不出来,“土豆、土豆”,也不出来,“小米粥、小米粥”,也不出来,“你看,这张纸有什么用?我老爸给我的,说是很多钱,结果要什么没有什么……”其实是他不会要,不是没有,什么都有!汽车、楼房都有。但是,他就不认识了,就往旁边一放,然后就出去讨饭,如果谁给一个地瓜,就感到:“哎呀,这个才实在,那个不实在,那张纸不管用!”

我们很多人念佛,就是这个心情。“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呀!这个念了管什么用啊?”觉得:“还不如我在那里拜忏啊,拜了一身汗,大汗淋漓,哎呀!拜得很舒服、法喜充满,多么的好!”我们就把这句名号放旁边,认为:“我刚才拜的那么几十拜,是好的东西。”当然是好的,那是一个地瓜,比不上这张千金、亿万金的支票。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所有的功德浓缩在里面,你没有智慧、你不认识,就当面错过。

而等他年龄渐渐长大,智慧慢慢开解,遇到一个人对他说:“哎呀,小孩子啊,你真傻呀!你爸爸给你留的这个支票,是多少多少亿啊!”这个时候,他才认识,“哎呀,原来如此!”这个时候,他当下就成为一个大富长者。

在《法华经》里边也有这样的比喻,叫做“衣里明珠”,衣服里边裹了一个明珠,他不认识、忘记了。

所以,我们念佛,要懂得: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所给我们的完全的功德。

善导祖师也就是站在这个立场上,教我们一向专念。你把它拿好,一向专念弥陀名号,不要放松,不要丢了这个无价的摩尼宝珠,然后去拿那些……我们往往很多人看不起这句六字名号功德,反而执着我们自己所修的一点点人天有漏的善法。那个怎么能够比呢?“哎呀,我修了一点布施,我做了一点善事功德,你光念佛怎么能往生?我这样行善积德才能往生!”完全大错特错!这个是知见上的根本错误。有漏善法。

当然,我们应当奉持戒善,但是,要懂得它的层次,它跟六字名号相比,是不可相比的。

所以,在行法方面,善导祖师他是单刀直入,一句名号念到底。

一般的讲解净土法门,他没有悟到阿弥陀佛这个ben愿的心怀,也不了解这句名号就是最圆满的功德。所以,他所提倡的往往就会夹杂,以诸行回向求往生,这样修、那样修,万善齐修(当然,有这种根机也很好;我们也不是万善齐修,一善都修不了,怎么办?)这些就离开了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怀(怜悯我们修不来这些复杂的修行,让我们念佛,我们就做)。我们再依这样的方法就困难了。

【善导祖师净土思想:果位很殊胜】 

第四点,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善导祖师的思想,往生的果位是不是比较低呢?也有莲友问:“你光念佛,也能往生,可能你品位比较低。我念佛之外,再加一部《金刚经》,我品位比较高。”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相反。你念佛之外再诵别的经,觉得念佛不稳当,觉得念佛还有所不足,认为这部《金刚经》,你的读诵能够增加这句名号的功德,这岂不是错误了吗?这句名号是贯通天地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名号,连诸佛都不能增加,这六字名号里面什么都有,《金刚经》里边也有,难道阿弥陀佛不会《金刚经》吗?名号里面有《金刚经》、有《法华经》,什么经都有。那我们觉得说“可能还有所不足”的话,这样,我们的心就是杂。有杂、不专、不纯一,就是信仰不深入,就是不了解,就是怀疑心,这样往生不定。

以善导祖师的思想,凡夫之人专念名号,往生的地点是弥陀报土。善导祖师在《观经疏》里面说:“凡夫入报。”这个要从教理上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简单讲报土……因为净土有“化净土”“报净土”“化净土”是比较低劣的,“报净土”是殊胜高妙的,是佛本身的境界,就是很高妙的地方,没有层次的差别,已经破除了什么三辈、九品这样的品位差别的阶级,已经达到没有品位阶级的真实净土这样的境界。我们专修念佛的人,直生弥陀报土。

如果以天台宗的教判,念佛人能往生,往生的地方比较低劣,叫“凡圣同居土”,这是天台的教判,这跟善导祖师的思想有所差别。

【善导祖师净土思想:平生业成】 

第五点,以善导祖师的思想,我们念佛叫:平生的时候,往生业成。就是往生净土的净业成就。所谓讲的“有把握了”“能定下来了”,不是等到临终,是我们现生活着的时候,就往生之业定下来了,叫“平生业成”

那么“临终业成”是指哪种人呢?是指平时没有遇到念佛法门,没有专修念佛,直到临终的时候,或者才遇到这个法门,或者他那个时候,才发了信愿心来念佛,那个时候叫“临终业成”

以我们在座各位莲友来讲,如果我们大家现在接触这个法门,就专修专念,一句名号念到底,善导祖师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念。”尽此一生,誓不退转。这个念佛,称为“正定之业”,就决定可以往生的,不会有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心里就安稳了、决定下来了,这叫“平生业成”

所谓讲的“临终业成”,就是有人讲了:“你虽然这样念佛,但是临终那一念,如果你把握不住,你可能就前功尽弃,可能没有效果。”这是另外一种解释,我们在下面的讲课当中会把它详细地分析。

【善导祖师净土思想:现生不退】 

第六点,善导祖师的思想他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现生就获得不退转,不要等待我们往生净土之后。

一般所讲的“不退转”,都是指我们到达极乐世界之后不退转。

“不退转”是指什么呢?“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决定可以成佛的,不退于佛果。这个,以善导祖师的思想,是我们在此土就可以得到的果报。

像印光大师,也有这样的思想,印光大师就讲:

“若于净土法门”,如果能够“信得及”:就是你信愿很恳切,不怀疑,专修念佛。

“你虽然没有出娑婆”:人的色报之身,还在这个世界。但是──

“已非娑婆之久客”:你不会在这里久呆了,大命一终,就到净土去了。

“虽未至极乐”:虽然我们还没到达极乐世界,我们还在这里吃饭、睡觉、行住坐卧。但是──

“已是极乐之嘉宾”:你的户口在极乐世界已经安置了,已经是那里面的一个成员了。

这岂不是在现生就获得不退转吗?

所以,在善导祖师思想里边有这个特色。

【总结】 

这里有六点,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个,就是立足于弥陀ben愿。能往生、不能往生的根本原理,在于阿弥陀佛的誓愿不虚假。你能信顺,就能往生;你怀疑,你不专修念佛,往生就不定。这是第一。

第二点,就是面向罪恶凡夫。这样我们心里就安稳了。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没有妄想杂念、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行,我们才可以往生、才达到标准、才够资格。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现在就够资格了、标准就够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罪恶凡夫嘛,你是罪业凡夫,你就够资格。

此话怎讲呢?比如说:这个地方发了水灾,我们去救灾,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来领这个救济粮呢?就是家里面被水冲得一干二净,“你是穷光蛋,所以,你有资格来领粮”。你不能说:“哎呀,我是穷光蛋,没有资格来领。”你恰恰错了!你是穷光蛋,最有资格来领布施。

我们在这个六道轮回之间,没有功德,都是债务,所以,我们最有资格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像一个病人,最有资格到医院,健康的人没有资格到医院。你为什么有资格到医院?病病歪歪的,对不对?

我们是一个贪瞋烦恼的罪业凡夫,我们有资格被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这样的一个、阿弥陀佛誓愿里面,第一个要救度的众生。

所以,大家不要往后退,应该当仁不让。不要觉得说:“我还差一点”,你看,阿弥陀佛站在那个地方,宝手长垂,拉着你说:“王居士,我抓的就是你!你要来往生!”

“哎,我可能还不够。”吓住了!“我这样就够了吗?我还没达到清净心,我还没有怎么样、还没有怎么样,我不够吧!”回去把手洗一洗、搓一搓,然后再跟阿弥陀佛抓一抓手。

阿弥陀佛等不及了,说:“你现在就够资格,现在念佛吧!你现在就要发愿来往生!”不是等你六十岁以后退休才够资格,也不是等你吃清口素才够资格。你没有吃素,当然不好,但是,你不念佛,就更不好了。现在没有吃素,现在就要念佛!你现在又没有吃素,再不念佛,双损失,罪加一等,佛也没念到。

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跟阿弥陀佛扭扭捏捏,觉得说:“我这样还不够、那样还不够……我到什么程度?我还要……”给自己打分,“我这样还差不多,整装待发了,我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了……”那个都是错误的。因为那个都是以我们自己的妄心用事,我们想的一些标准──不是这样!

所以,面向罪恶凡夫,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根机。

当然,不是鼓励我们,是怜悯我们:“你造罪、造业,可怜啦!所以你现在就要念佛,消罪、消业。”然后心中向净、向善,以佛的力量,让我们内心里面减少贪瞋烦恼,求生西方净土。

第三点,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第四点,超生极乐报土。我们往生之后,果位非常的高,到极乐净土快速成佛,不历阶级品位的。

所以,在《无量寿经》里面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第二十二愿说: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一地一地慢慢修行,顿超十地,“超越常伦”“常伦”就是一般性的那种一地一地的慢慢修。

平生就决定往生,现生就获得不退转。

明天我们就从龙树菩萨的“难易二道”,开始有次第地跟大家讲解。

好!大家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者:无量光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